Scolaris Content Display Scolaris Content Display

吞嚥困難成年人適用的經皮內視鏡胃造口術對比鼻胃管餵食

Esta versión no es la más reciente

摘要

背景

許多狀況會阻礙了食物沿著消化道的進入。鼻胃管(NGT)餵食是典型且經時間證明的技術,但長期使用會造成鼻翼的病變、慢性鼻竇炎、胃食道逆流及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。另一個灌注方法,經皮內視鏡胃造口術(PEG),通常用於需要較長時間的腸內營養,有吞嚥困難的病患身上亦對PEG有高度需求,然而目前沒有一致性的證據在與NGT比較時支持它的有效性及安全性。

目的

透過我們先前考科藍綜論的更新,想要再一次評估PEG與NGT比較,在吞嚥困難成人身上的有效性與安全性。

搜尋策略

我們搜尋了The Cochrane Library、MEDLINE、EMBASE、與LILACS,自開始到2011年9月,並聯絡主題範圍的主要作者。搜尋中並沒有文獻語言的限制。

選擇標準

我們計畫納入隨機對照試驗比較PEG對比NGT在吞嚥障礙或吞嚥困難成人上的效果,以及比較其營養支持、已有任何重大疾病作為指標。主要觀察結果為介入治療失敗(例如:餵食被中斷、導管堵塞或洩露、無法遵行治療)。

資料收集與分析

審閱作者執行數據選擇、摘錄與研究方法的品質評估。就二分與持續性變項而言,我們採用風險比(RR)與平均數差異(mean difference, MD),分別使用隨機效果統計模型與95%信賴區間(CI)。當I²> 50%時,我們假設統計為異質性。

主要結果

我們採用了9個隨機對照試驗。於先前的審閱文獻日期(2009年8月)後沒有找到新的合格研究需納入。介入治療失敗發生在PEG群組為19/156名病患,NGT組為63/158名病患 (RR 0.24, 95%CI 0.08 to 0.76, P = 0.01),支持PEG治療失敗較少。比較的群組間在併發症上沒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(RR 1.00, 95%CI 0.91 to 1.11, P = 0.93)。

作者結論

PEG與較低的介入治療失敗機率有關,顯示內窺鏡程序與NGT相比更為有效且安全。在兩組間沒有顯著的死亡率差異,且肺炎與醫療診斷上的重大疾病無關。未來的研究應包含先前計畫與執行的後續追蹤期間、胃造口術技術分析,以及專業人員的經驗分享,以利進行更詳細的子群組分析。

PICO

Population
Intervention
Comparison
Outcome

El uso y la enseñanza del modelo PICO están muy extendidos en el ámbito de la atención sanitaria basada en la evidencia para formular preguntas y estrategias de búsqueda y para caracterizar estudios o metanálisis clínicos. PICO son las siglas en inglés de cuatro posibles componentes de una pregunta de investigación: paciente, población o problema; intervención; comparación; desenlace (outcome).

Para saber más sobre el uso del modelo PICO, puede consultar el Manual Cochrane.

淺顯易懂的口語結論

吞嚥困難成人的營養支持

許多狀況會阻礙了食物沿著消化道的運送。有吞嚥困難的成人可能會產生營養條件較低的情形,此會影響他們從疾病中、手術及受傷中的復原。與吞嚥困難有關的狀況包含神經系統疾病、癡呆、頭頸癌症、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、身體物理性阻塞和中風造成的吞嚥困難。鼻胃管餵食是經時間證實認可的技術,可提供營養支持,導管可由護理師插入。經皮內視鏡胃造口術(PEG)涉及直接通過腹部到達胃部的胃食管插入,在需要長時間的腸內營養時特別有用。鼻管的延長使用會導致鼻子與喉部損害、慢性鼻竇炎、胃食道逆流與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。

我們為此審閱由9個對照研究中取得更新的證據,在總計686名病患上比較鼻胃管與PEG。7個研究測量了餵食中斷、胃食管堵塞或洩露、或是不遵守治療等情況,314名病患隨機分配至鼻胃管或PEG組。研究顯示在鼻胃管組中有較高的治療失敗與發展出肺炎的機率。在兩個方法中的死亡數沒有差異;整體的併發症發生情形也沒有差異。此回顧的可能限制包含主要研究中參與人數少,可由PEG需較高成本以及其使用中需要胃鏡來解釋,要完成此領域的臨床試驗挑戰將以研究中病患後續追蹤的不同長度(由不超過4週到6個月)而定。